□本報評論員
  身在現代社會,無論性別年齡、從事什麼工作,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是社區的一員。文明乘車觀念要深入人心,文明乘車習慣要逐步養成,社區教育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。
  文明乘車,重在宣傳,而宣傳的重點平臺就在社區。一方面,社區內彙集了不同背景、不同生活習慣的市民,宣傳教育範圍的“物理半徑”雖小,“輻射範圍”卻很大——每一個經歷了社區教育的市民,都可以在各種“朋友圈”成為文明乘車的“宣傳員”和“示範者”,使得宣傳效果最大化。另一方面,社區中的街坊鄰裡間有著天然的情感聯繫,不需要生硬的說教,只需曉之以理動之以情,文明乘車的觀念自然就會深入人心。
  文明乘車,需要社區、居民“搭把手”,才能進一步形成全社會的文明氛圍。如今走在羊城街頭,不少路口、人行道、地鐵站前都可以看到志願者的身影,其中相當一部分便是社區普通居民。比如東山街德安社區的李阿姨,儘管已年過八旬,仍熱心地鐵志願服務工作。普普通通的社區一分子,成為了廣州文明乘車的一道靚麗風景線。
  文明乘車從觀念認同到行動落實,既要以社區教育為重要平臺,也需要借助社區力量,更離不開街坊的積极參与。如此,才能讓文明真正接上地氣,讓文明乘車成為一種生活方式。  (原標題:文明進社區 才有文明進車廂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f32jfxe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